近日,據CNET報道,科學家第一次在南極洲的雪樣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據悉,科學家曾在該地區的深海沉積物、海洋沉積物、海洋和地表水中發現了微塑料,但在雪樣中發現微塑料這還是首次,這可能意味著微塑料正在破壞生態環境。
微塑料指的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主要由塑料垃圾降解形成。微塑料的顆粒非常小,用肉眼難以分辨,在人體內科學家也曾發現過微塑料的存在。
南極洲一直被科研人員稱為地球上“最干凈”的地方,為了確認微塑料在南極洲的分布情況,研究人員在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期間從南極洲羅斯島各處收集了19個樣本。結果發現,在所有的樣本中科學家都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19個野外樣本中共有109個顆粒被確認。尤其是緊鄰羅斯島的科學基地、斯科特基地和南極洲最大的麥克默多站,微塑料的密度幾乎高出 3 倍。
此外,這項研究還證明,當微塑料出現在高山或極地地區的冰雪上時,可能會加速冰凍圈的融化。生活在南極周圍的生物也有可能會攝入微塑料,以南極磷蝦為例,如果南極磷蝦攝入了過量的微塑料,以磷蝦為食的眾多海洋生物也會受到影響。微塑料污染也在影響企鵝的生存環境,預測到2100年,帝企鵝的數量將減少81%。
科學家表示,南極的微塑料來源可能是被風吹過來的,它們可能已經在空氣中傳播了數千公里,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