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師認為,我國童裝產業未來四年的市場規模仍有可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多年以來,童裝產品受限于其非標品的局限,高端產品一直難以突圍,究竟童裝時尚產品應如何破局?從國內不完全統計的368個國內品牌、74個國外品牌當中,不少知名廠商已經公布了自己的年度計劃,而在這其中,T100公布的計劃或許透露了這一信息。
我國服裝產品發展至今,不少用戶對于產品的受眾程度、門店零售的消費體驗、一家公司的產業延伸能力,被公認是左右一家服裝公司能夠走得更遠的三大決定因素。
一方面,不論童裝產品制造商,如T100、紅黃藍、瑪米瑪卡等品牌,還是童裝用品零售商,如安奈兒、小豬班納、巴拉巴拉等,都在采取一種專業化、多元化的發展策略,格局不再局限于一隅,生產不再拘泥于代工,“自主品牌”正逐漸成為很多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標。
目前,我國童裝產業雖日趨發展成熟,整體保持穩定增長。但在競爭格局方面,高端產品及其品牌仍然難以破局;中高端市場被國外二三線品牌及少數國內品牌所把控;多數國內品牌仍然徘徊在中低端市場。
在品牌數量方面,據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中國童裝市場品牌中,國內品牌368個,國外品牌74個,增長速度有所減緩。目前市場參與者席位基本穩定,競爭格局也將日趨白熱化。
對標國際品牌,國產品牌開始向基層滲透
就童裝行業而言,諸如T100、小豬班納等品牌正遭遇行業消費低迷、國內外品牌競爭加劇的問題。
但是,基于不同品牌具有不同的市場定位和打法,因此不宜簡單地橫向比較,但綜合其披露的2017年年報來看,不少公司普遍在圍繞自身主營業務搭建堡壘和通道,堡壘拱衛自主品牌,幫助產業延伸。
于此同時,國產品牌向基層市場的滲透,體現出國產品牌企業在面對國外品牌時采用迂回戰術,二三線消費市場或因而釋放出活力。
有分析師認為,目前,諸如T100等童裝企業將目光延伸至國內二三線市場,新的增長點值得關注。其通過多品類大店+服務體驗的模式,基于品牌集合化提升產品質與量的有效供給,配合校服、親子配套產品、售后增值打造整套服務體系,有助提升客戶黏性,帶動產品銷售增長。而在這其中,校服市場和親子配套細分項目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前者旨在搶占校服市場,后者則主要迎合親子媽媽們的消費需求。
T100 :基石業務、流量入口、產業延伸的交響曲
被定位為基石業務的童裝用品增速平緩,作為用戶流量入口的社群板塊則增速明顯。
據T100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對社群服務板塊調整的經營性策略,通過大力發展線上社群服務,擴大品牌影響力,現目前線上粉絲業務板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提升20%。
據了解,2017年下半年,社群服務板塊對公司的利潤增項有顯著推動。社群服務板塊正成為T100在繼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品牌營銷、線下拓店、和其他投資業務以外,第六個核心的支柱業務。
在品牌營銷方面,其通過贊助時尚走秀、深度合作電商渠道,以獲取流量促進銷售。線下渠道端,在進行店鋪優化的同時,注意向二三線城市推進。這對于T100而言,渠道滲透目前仍是其未來零售擴容的重要命題。因為,在國內二三線城市,國際大品牌的消費或受到當地收入水平的制約,但這對于T100而言是個機會。
看未來: T100模式探索仍需線下零售變現
不少人認為,行業未來四年市場規模繼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這受益于:目前各大童裝品牌通過錯位兼容的市場定位明確了自身的發展渠道;而另外,網銷渠道的增長也令整個市場空間比往年變得更加合理。
從目前看來,這兩項趨勢性指標與T100的部署也吻合。這對于很多童裝企業而言,零售門店向基層市場下沉,同時適度地擴展主營業務之外的戰略板塊,這是目前行業趨勢使然,究竟是公司在面對行業低迷困境時間的另謀他途,還是看到新模式的利潤商機,待2018年財年結束,誰走得對了,誰走得錯了,也就清晰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