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6月16日發表新加坡發展經濟學家陳興利的文章,題為《中國將成為最大汽車出口國的成功奧秘》,編譯如下:
最近公布的2023年前5個月汽車出口數據表明,中國或將成為2023年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
在全球范圍內,電動汽車的銷量都在激增,而中國出口的強勁勢頭將很可能使其在一段時間內居于汽車出口的主導地位。這些出口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大部分部件都是在中國生產。汽車出口的迅速增長,將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重大貢獻。
成為最大汽車出口國將證明中國制造業的實力,并為中國產品的質量提供認證。這類似于消費者在20世紀對日韓汽車質量看法的變化。
中國的成就與日韓早前在全球汽車市場上的成功有相似之處,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一成就是在更短的時間內取得的,并且是以革命性的電動汽車技術為動能,而非出于對既有發動機技術的完善。中國的經歷將為那些希望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快速啟動經濟的國家提供寶貴經驗。
第一個經驗是,一個國家必須了解技術趨勢,并有能力堅持不懈地推行產業發展計劃。中國深知在全球去碳化行動中汽車行業轉向新能源的必然性。除了致力于解決電池續航能力和快速充電樁等技術問題外,中國還致力于建立一個產業生態系統,包括海外鋰礦獲取、金屬精煉技術和智能電網建設等。即便是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這種資源投入也相當可觀;除了官方激勵措施外,了解技術趨勢是說服無數參與者予以支持的必要條件。
電動汽車的真正流行大約發生在2020年前后,當時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得以提升,電網的改善也減少了充電障礙。而在(那之前的)10多年時間里,當局展現了耐心等待其產業發展政策取得成果的能力。
第二個經驗是,人力資本發展對于跨越式發展的成功至關重要。中國在汽車領域的成功與第四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這絕非巧合。中國成功奪取汽車出口主導地位,靠的是新的電動汽車技術平臺。中國抓住了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歷史機遇。在工業革命時代抓住新技術帶來的經濟發展機遇,正是跨越式發展的經典案例。
中國汽車出口的成功出現在該國自然指數貢獻份額排名全球第一之際,這一點也并非巧合。跨越式發展戰略只會出現在擁有良好人力資本的國家。中國每年培養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的博士人數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在2018年對15歲學生進行的國際學生評價計劃(PISA)測試中,中國學生的成績名列第一。
在過去45年里,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成功地發展了經濟,并使人民擺脫貧困。拋開意識形態偏見去看待中國的成功故事,將給每個人都帶來寶貴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