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分析!十張圖了解2021年中國塑料包裝市場發展趨勢 綠色、環保成為行業主旋律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目前國內塑料包裝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紫江企業(11.120, 0.09, 0.82%)(600210)、雙星新材(26.990, 0.33, 1.24%)(002585)、雙匯發展(25.950, 0.32, 1.25%)(000895)、通產麗星(002243)、宏裕包材(837174)、中糧包裝(HK.00906)、華源控股(5.800, -0.11, -1.86%)(002787)、永新股份(8.350, 0.08, 0.97%)(002014)、天成科技(838451)
本文核心數據:全球各國發布的禁塑令或限塑令、中國關于“限塑令”和“禁塑令”的政策匯總、中國各省市關于限塑禁塑政策匯總及解讀
各國限塑令不斷收緊
PE、PET、PP和PS等是塑料包裝中最常使用的原材料,這些塑料由石油衍生,對生物降解有很強的抵抗力,使用過后會對環境產生不可避免的負面后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發布了限塑令或禁塑令,對于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裝和塑料包裝的環保綠色化已經達成了共識。
全國各省在展開協同治理塑料污染
在國內,2007年以來國家相繼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2020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2021年《“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引導塑料包裝行業向綠色環保方向轉型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2020年初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時間表”: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領域禁限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2025年塑料制品全環節管理制度建立,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為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全國各省在展開協同作戰,陸續推出的限塑禁塑時表。
限塑令和禁塑令打開可降解塑料發展空間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8年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全球塑料垃圾產量持續增加,每年超過3億噸,預測到2050年將達約120 億噸。根據中科院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數據,2019年全球數億噸的塑料廢棄物中,約35%進行了回收,焚燒和裂解占比約12%,堆積或填埋占比46%,流入海洋比例約7%。如不進行遏制的話,到2025年,海洋里每3噸魚就有1噸塑料;到2050年,塑料重量將超過魚。
廢舊塑料污染嚴重,各國不僅從通過限塑令和禁塑令從源頭上收緊對塑料包裝的使用,同時也從下游應用尋找替代品,世界發達國家與大型跨國企業已逐步重視可再生塑料的處理與應用,多個國家承諾到2030年塑料包裝回收和再利用率不低于35%,這就為可再生塑料和可降解塑料材料提供了發展空間。
自2013年以來,伴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國內廢塑料回收量逐步增長,回收廢塑料質量同步提高。但由于我國廢塑料回收體系仍不健全,市場毛料回收仍以散戶回收為主,原料供應主體依然以小家庭作坊為主,這種回收模式具有回收利用率偏低、不能包裝再生料的持續穩定供應等弊端,難以提升到發達國家水平。截至到2020年,全國塑料報廢量達到7410萬噸,回收利用只占30%,填埋占32%,焚燒占31%,遺棄占7%。
2020年我國塑料回收量為2223萬噸。根據《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塑料回收量達到2300萬噸。就2020年情況來看,目前塑料回收量還有一定的缺口。
為進一步減少塑料包裝的污染,鼓勵可降解塑料的發展,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可降解塑料、環保塑料的發展。2021年7月7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要求到2025年,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未來,在塑料包裝行業,環保綠色的可降解塑料的應用比例將會不斷提高。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塑料包裝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